昆仑深峡,古道深邃,穿越古今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世外人家,杏花烂漫,简单幸福!
一、塔莎古道
塔莎古道,由塔县至莎车,贯穿西昆仑山脉的一条古道,全长三百余公里。几年前,我便知晓这条古道,以险、峻、难而闻名,号称非越野车不得深入,早想一探究竟。此次来时,古道公路大部分已经维修完好,省去了颠簸之辛苦。虽未行完全程(路未全通,留待下次自驾再来),但盘转回旋,跌宕弯绕于深山峡谷间,其艰险、峻酷和深邃仍让人久久回味。
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,玄奘法师东归经塔莎古道,作了如下记述:“东下葱岭东冈,登危岭越洞谷,溪径险阻风雪相继,行八百余里出葱岭(即帕米尔高原)至乌铩国(即莎车)。”对我而言,行塔莎古道,既观赏巍巍昆仑之雄壮、险峻,又能怀古感今,完成宿愿,而沈师傅带我们,却奔杏花而来。真是一举多得,对即将开始的旅程充满了期许。
出塔县向北不久,右拐进一便道,车就沿塔什库尔干河进入河谷。这段路,在前往红其拉甫回程时,曾经走过。进谷不久,山谷中的塔什库尔干河,就因修建梯级电站原因,聚成山谷中的巨大水库。本应在高山野岭之间的奔腾河流,被围成“高峡平湖”,平平静静,安之若怡。
这峡谷湖域,山高苦寒,周边没有树木,也几无寸草。黄岭秃岩,缺了雪山,少了色彩。不过,湖面上的冰纹,真值一品。
顺峡谷,出电站,塔河也回到山谷底处,开始自由流淌,恢复了活力与激情。河边谷地,有了树木、人家,干燥陡峭的深山峡谷,渐渐有了生命的气息。
土黄色,是昆仑山峡谷的主色调。这里的山势多险峻陡拔,巨大的山岩悬于山崖陡壁,318怒江老虎嘴路况,在这也屡见不鲜。路边不时出现巨大的岩石,可能是崩塌所成,或修路破开。汽车行于谷底,尤如不起眼的小点。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路边的山岩壁,祼石乱叠,无半根草木----只有谷底河流边,才有树木。真是神奇的昆仑。
公路的修建,还有电站的建设,早将原有古道的痕迹抹个一干二净。我只能想象,前人在此,行羊肠小径,攀爬山岩陡壁,风餐露宿,洞穴栖身,时世虽变,但环境更为原始、恶劣。还好,这与世隔绝的峡谷深处,能寻到人家,还有灿烂的杏花。
二、杏花
走了这些天,我早已沉沦于高原边塞、冰雪荒原和历史地理,杏花之约,几已放下。昆仑峡谷,山崖高耸,荒岩赤裸,鸟雀鲜见,我们不远万里来此,却为杏花,说来荒诞。
但,这里的杏花,确实美!
深入峡谷许久,到了一个塔吉克族小村庄时,方看到杏花。塔吉克小伙很是好客,随我们参观。三百年的老树与家相邻,历史悠久。房边老树,枝头满是花,准确言,含苞欲放。看得出再过几日,就满树芬芳,心中不免可惜,以为白来一趟。树下徘徊许久,不舍离开。塔吉克族,是中国唯一的原生白种人,在此已千年之久。
继续向前,海拔逐次降低,花朵开始陆续绽放,直到后面满树满枝,热烈芳香。
入峡谷深处,至杏花长廊。此处谷地稍宽,杏树成林,高大的枝头覆盖着公路----杏花长廊。整条路上,树杈高大,交叉织成天然穹顶,杏花满枝满树,浪漫四溢,令人心旷。
一旁林间空地,附近的塔吉克人在此聚集,休憩,喝茶、跳舞、烤肉和商品交易。
放弃前往大同乡,掉头返至幸福五桥。驻车,过桥。桥下,塔河水清澈奔淌,吊桥结实稳健,通往对岸的杏花村。
对岸,是一道丁字型峡谷,地势开阔。村内,土黄村舍错落散立,房前屋后,粉红杏花灿烂绽放。古村于此,早已不知年月,杏花于此,应是年年绽放。村舍与花,阳光与人家,围栏与小径,宁静和谐,让人留连。真有如桃源人家!
有鼓乐传来,寻声而去。杏花树下,男子黑帽西服,女子红绸盛彩,送亲迎亲。鹰笛手鼓,笛声悠扬,鼓点律动,众人手舞足蹈,伴有节奏呼喝,舞姿舒展回旋。新人加入后,人们更兴奋热烈,气氛渐至高潮。
这峡谷的深处,怒放的杏花,欢快的旋律,舒展的舞蹈,一切都让人心怡。
杏花与音乐、舞蹈与生活,真好!
三、盘龙古道
对于盘龙古道,素有耳闻,以为这是一条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道。来了后才明白,其近年新修,因发卡弯极多,成了网红打卡地。生性不爱凑热闹,一不小心,打卡来了。
盘龙道,确是古道,只是没有太多的历史人文色彩。其位于瓦恰乡,是方便三个村,约2000余户村民翻越大山,到塔县的一条近道。约千余米的海拔高差,70公里距离,公路修通后,天堑变通途,但上上下下得600多个连续转折。
黑黝的柏油路,在浑黄的山冈上,划了无数道折弯,极象黄色板上的黑色蛇行。色调的反差,与弯转的旋律感,极富画面上的美感。
站在高处,我感概的是,人的努力与大地的宽容,在此握手言和。每个人到此,都会有自己个人的理解。我欣赏这样的美感与和谐。
山麓与折线的和谐之美,让我感兴趣的弯道,有两处,一处是川藏线觉巴山的折弯,另一处是滇缅二十四道拐。两处的折弯,均远小于盘龙古道,但我更欣赏这两道拐弯。前者骑行过,是怒江边的壮美;后者,是全民抗日,万众一心的历史与民族情节。
盘龙古道,走过、路过,没有错过!
(盘龙道上,五彩祥云!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