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“这两口井产量有下滑趋势,这是怎么回事?”近日一早,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油管理一区总监刘毅看着手中的报表,挠着头,皱着眉,不停盘算着。
TK865X井是一口电泵井,含水高达98%以上;稠油井T751CH井经过掺稀以后,几乎没有产量。两口井能不能成为新的产量增长点?刘毅打起了主意。他带上相关资料上井落实现场情况。
在TK865X井,刘毅取样发现水漂油花,产液高含水。结合现场观察和资料分析,他认为该井具备堵水增产的潜力,只要及时采取措施,产出表现就能有所好转。
然而,T751CH井的情况更为复杂。产液严重乳化导致油井产量异常,在后续破乳试验中,刘毅组织化验人员使用两种破乳剂却未能使产液发生明显变化。面对连续受挫的困境,他们咬牙坚持,将第三种破乳剂倒入油样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一次,产液流动性显著增强了。“流动性增强了,回压就会降低。产量上升了,这口井就有效益了。”刘毅激动地说。
经过详细汇报,T751CH井当天下午就装上了加药流程。经过13个小时的加药,该井回压由原先的1.2兆帕降低到0.7兆帕,产液声音明显增大。第二天经过取样观察,发现破乳效果明显,计量后日增油5吨。与此同时,TK865X井也在实施化学堵水作业后日增油8吨。
5月以来,该采油区开展“我为油井献一策”活动,鼓励全员向刘毅学习,“身子沉下去,产量提上来”,从油藏技术、现场管理等生产实践中找方法,为增油上产献计献策。该区对10多口井采取调整掺稀量等措施,原油日产量从1500吨上升到1536吨。(赵辉 杨国宏)
(责任编辑:杨明 )关键词: